当前位置
:
2024年5月13日上午9点,第三届“影视创作与AI赋能教学实践学术周” 第四场分论坛——《电影视听制作与 AI 融合之路——法国新技术电影节 AI 竞赛五年探索》论坛在第一教学楼 1111 教室隆重召开。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校长王万良、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锟、副院长苏静以及谭朝霞、李共伟、王婧雅、张艺加老师以及部分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论坛由周华教授主持,他首先隆重介绍了本场活动特邀嘉宾——法国昂古兰姆《COURANT3D》新技术(3D、VR、AI 等)国际电影节主席、法国昂古兰姆影像与声音学院(LISA)声音制作教授弗朗索瓦·赛尔生平,以及他在国际影视行业上的成就和地位。
接着,弗朗索瓦·赛尔教授详细介绍了昂古莱姆新技术电影节的情况。该电影节作为电影领域技术创新和艺术实验的重要聚集地,是全球第二大新技术节,隶属于法国 Prenez du relief 协会。该协会致力于推动电影与视听传播新技术、新风格的发展,涵盖了三维立体(3D)、交互技术、沉浸式体验(球幕,Imax)、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和人工智能(AI)等多个领域。
沉浸式体验成为了讲座的一个重要话题。弗朗索瓦·赛尔教授引用柏拉图洞穴理论,生动地阐述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与差异。他提到,AI沉浸式融合了人工智能和沉浸式技术的优势,通过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手段,将用户完全融入到虚拟环境中。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游戏娱乐产业,它都会不断地创新和发展,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。
讲座中还指出,壮观的场景可以通过AI技术转化为演员的表演,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方式,用最少的问题解决最复杂的难题。这不仅需要经验的积累,更离不开创造力的发挥。利用AI技术将一部普通电影提升至4K清晰度,并进行润色处理,使其更加生动逼真。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,其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。AI音乐创作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方式,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。与此同时,同学们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及版权等多方面问题与弗朗索瓦·赛尔教授展开了对话。
与会同学表示,这场论坛让同学们对电影视听制作与 AI 融合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也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通往创新与探索的大门。通过此次讲座,收获颇丰,对人工智能在影视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,同时也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,推动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。
最后,王万良校长上台为弗朗索瓦·赛尔颁发荣誉聘书,正式聘请他担任学校客座教授。并希望他在以后的日子里,多来学校为师生们开设大师课。同时,他也对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三届“影视创作与AI赋能教学实践学术周”完美收官表示衷心的祝贺,希望大家学有所用、用有所成。